湾区文化出海基地暨湾区数智影视港启动。李剑锋 摄
“想拍微短剧?想做爆款游戏?想搞电竞赛事?那就来黄埔吧。”
9月26日,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召开“文旅产业与版权经济”政策发布会暨招商促进会,正式解读日前印发的《广州开发区、广州市黄埔区促进文旅产业与版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“20条”)。
政策,是产业发展的“催化剂”。
黄埔此番诚意十足——电竞场馆最高奖励800万元,爆款游戏最高奖励1000万元,影视基地叠加省补后最高奖励可达4000万元,扶持力度在国内可谓空前。
政策,也是一次产业认知的“升维”。
这份政策包,涵盖五大板块、二十条具体措施,覆盖电竞、游戏、微短剧、演艺、旅游、版权交易等十余个领域,标志着区域产业政策从过去的“单点扶持”迈向“系统构建”,展现出打造产业生态的清晰路径。
展开剩余85%政策升维释放创新能量
“20条”最显著的特征,在于其系统性。
政策不再局限于对单个企业或项目的奖励,而是围绕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”与“版权经济创新发展”两大主线,构建了一个覆盖“创意产生—内容制作—平台支撑—市场推广—出海运营”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。
在土地要素保障上,政策提出,经认定的重点文旅体项目,其自持部分用地出让价可参照办公用途评估价的50%执行。这一条款直指文旅项目前期投入巨大的痛点,以实实在在的土地成本降低,释放出吸引重大项目的强烈信号。这是一种从源头上优化产业布局的深远考量。
在资金支持上,政策展现出“敢于重奖”的决心。
固定资产投资超5000万元的重大文旅项目,最高奖励2000万元;年度营收达5亿元的原创游戏,最高奖励1000万元;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每年评选不超过2个,每个最高奖励1000万元。
“20条”首次将大型营业性演出、新型演艺空间、微短剧、潮玩IP、游戏电竞、网络文学等新兴业态纳入重点支持范围。例如,为加快演艺经济发展,对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给予最高奖励100万元、对创新打造新型演艺空间最高奖励150万元、对投资建设剧场最高奖励200万元。
奖励虽高,逻辑却非“大水漫灌”,而是通过设定门槛与标准,精准引导资源流向具备标杆效应、能带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,体现出“以奖促优”的导向。
据发布会现场介绍,本次推出的政策协同性很强,这些措施可以与区里的科技政策、人才政策深度融合,与省市的文化政策、版权政策有效衔接,形成叠加优势。
从更大的视野来看,对比全国同类政策,黄埔此次扶持措施具有明显“超前性”,多项全国首创,凸显打造文化产业高地的决心。
微短剧拍摄基地协同联动机制属全国首创。
“20条”提出,对于年承接国家、省级审核通过微短剧50部以上(其中20部为本区企业立项)的拍摄基地,分档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。
影视基地建设支持比例全国领先。对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微短剧拍摄基地,按投资额10%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,远超同类政策3%(最高100万元)的支持比例。
电竞产业扶持力度华南第一。电竞场馆最高奖励800万元,赛事运营最高奖励500万元,俱乐部创优年度最高奖励200万元,这三项标准共同构成了华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电竞扶持体系。
精准卡位产业风口
为何重点布局游戏、电竞与微短剧?
政策的另一大亮点是前瞻性,尤其体现在对当前产业风口的精准把握上。
广东正全力推动文化产业迈向万亿级规模。2025年5月,省级层面出台游戏电竞专项政策,黄埔此次“20条”可视为区域层面的快速响应与深化落地。
游戏产业方面,黄埔目标明确,打造“广州游戏产业第三极”。广州是游戏产业重镇,电竞与游戏也是黄埔的传统优势,该区内已集聚4399、奥飞娱乐等头部企业,2024年游戏产业营收占全市近三分之一。
但黄埔区的雄心不止于聚集企业,更在于提升产业能级。
政策明确提出全力推进大湾区游戏谷建设,并从三个层面发力:
鼓励精品创作,对获批版号并上线运营的优秀网络游戏,每年评选10个,每款最高奖励50万元。激励头部企业,对单个产品年度营收超5亿元的“现象级爆款”,最高奖励1000万元。树立行业标杆,对获得“游戏十强”称号的企业,最高奖励200万元。
这套组合拳解决了游戏产业“有高原无高峰”的问题,鼓励企业从追求流量转向追求质量,打造具有长期生命力的IP。
其次,加快电竞产业孵化,构建完整生态。
电竞产业是年轻人聚集的新兴领域,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效应。黄埔的政策设计体现了一种“生态思维”。
先有筑巢引凤,对承办国际性、全国性赛事的专业场馆建设或改造,最高奖励800万元;再进行主体培育,对在国际性、全国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俱乐部,按成绩分档奖励,年度奖励上限高达200万元;最后发力品牌引领,对举办品牌显著、效益突出的国际性、全国性电竞赛事,最高奖励500万元。
三大措施环环相扣,形成“优质场馆吸引顶级赛事,顶级赛事滋养优秀俱乐部,优秀俱乐部提升赛事水平”的正向循环。
再者,支持微短剧全链条发展,抢占新赛道。
面对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,黄埔的政策反应迅速且务实,支持覆盖了从制作到播出的全过程。
内容端,对分账收入达50万元的微短剧,按收入的1%给予出品方最高15万元奖励,流程简便,看重市场实效。
基地端和协同端,对符合条件的拍摄基地给予奖励,支持比例全国领先。
这也折射出,黄埔不仅希望吸引微短剧项目,更希望借此培育一个健康的本地微短剧产业生态。
从聚企业到造生态
追赶产业风口之外,黄埔也在营造生态。其底气源于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服务能力。
截至2025年8月,该区文体娱市场主体达到5730家,较2023年初增长61.47%。全区拥有9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,总承载面积超50万平方米,形成了科学城、海丝城、知识城三大空间布局。
版权企业方面,黄埔培育了视源、佳都、励丰、欧科、明珞、奥飞、4399等一批知名公司,形成了工业设计、信息科技、数字文化、游戏动漫、智能制造等五大优势集群。
政策在“持续增强产业集聚动能”部分,进一步放大了这一优势。
鼓励园区培育市场主体,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,每培育1家规上文旅/版权企业,奖励运营单位5万元,每年累计最高100万元。这与该区“新质生产力30条”中的“小升规”奖励可叠加,形成了培育市场主体的强大合力。
此外,政策还对入驻认定园区、符合条件的企业,按实际租金最高50%给予扶持,每年最高50万元,持续3年,大大降低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初创成本。
这些措施不是简单地让企业在地理上聚集,而是要通过政策引导,让它们在产业链上产生化学反应,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效应。
此外,为确保政策红利能够高效、精准地直达企业,黄埔设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,广东(广州)游戏企业服务中心和广东(广州)游戏出海服务中心已于6月正式揭牌成立。
这些服务机构提供商事服务、行业交流、政企沟通、资源对接、政策兑现、业务培训、产业研究、人才培育、价值转化和权益保障等十大服务领域,构建了完整的服务体系。
政策的视野并未局限于区内,依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(广州)这一国家级平台,政策专设“加快推动文化出海”板块,推动版权IP走向全球。
版权产业作为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,是数字文化的重要引擎,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。
广州奥飞硅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涛表示,“我们有很多大家熟知的IP,政策对新型IP的培育给出了明确指导与扶持,对IP出海带来很大推动作用。我们将引进更多优秀IP和文创企业入驻园区,把我们过往对IP保护的经验传递给园区企业,让他们少走弯路。”
撰文:刘珊实盘配资平台有哪些
发布于:广东省公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